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正文

我和书的故事

2020/8/28 17:23:42 次浏览 分类:法院文化

我和书的故事

资中县人民法院  荣伟

 

有人说,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千钟粟。也许有一定的道理,但是在我的记忆中,书却是另外一个样子。

“抓周”抓书未必有大学问。在我懵懂的时候,母亲就告诉我“抓周”的事情。那时我刚满一周岁,大人们在离我两三米远的地方放了几样东西。有钞票、算盘、钢笔、食物,当然还有书。我当时还不会走,大人一松手我便快速地爬过去,拿起这个,看看那个,最后拿起书笑了。我笑了,大人们也笑了,笑得都很开心。外婆后来告诉我,“抓周”抓书,长大后一定会有大学问。现在的我三十多岁了,可是仍然没有大学问,只不过不是个“睁眼瞎”罢了,可我对书仍然有着别样的感情。

读书的启蒙当数小人书。记忆中最早接触的书是有着五颜六色鲜艳画面的小人书,文字很少,也看不懂,但我喜欢多彩的图画。在孩子的世界里,那是很神奇的存在。花花绿绿,张牙舞爪,既感觉神奇,又有点害怕,但小伙伴们都是争着抢着看。我们或趴在绿油油的麦田里,或躺在长满草的荒坡上,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,津津有味地看小人书。那种美妙的感觉,至今回味起来仍然会偷着乐。

读书首先要学会爱书。上学之后,最多接触的当然是教科书。书中的文字越来越多,图画越来越少,但封面上总会有一个同学,戴着红领巾,背着军绿色书包,面带微笑地看着我。后来我知道了那个戴红领巾的同学是少先队员,因为我自己也成了一名少先队员,也要戴红领巾,也要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。母亲告诉我要爱惜书籍,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,还教我包书皮。我给书籍小心翼翼地穿上衣服,写上自己的名字,那就是属于我一个人的“私有财产”了,神圣而不可侵犯。

读书可以改变思想,改变自己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对书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。大人们总是说把书读好,将来就能找个好工作,就能过上好日子,可我认为读书的意义远不止此。读书可以和优秀的人对话,可以和杰出的人交流思想,可以见识、领略也许此生都无法触及经历的世界,甚至可以重塑精神和灵魂。读初中时,在学习课文《海燕》时,我深深地被作者高尔基的苦难经历所感动,被他文中展现出的慷慨激昂、充满战斗气息、怀抱胜利希望的决心和信心所感染。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不该像现在这样,必须要发生大的改变。我行动了,一改往常无目标的懒散生活习惯,开始严格要求自己。从此一发而不可收,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变得积极阳光起来,目标明确,习惯良好,俨然脱胎换骨一般。“爱书吧,它是你知识的源泉”,高尔基的这句名言至今仍然激励着我徜徉于书海!

读书应善于选择,学有专精。在如今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,没有人是可以读尽天下书的。大学四年,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图书馆了。它经历了从旧馆变成新馆的蜕变,规模和设施都有升级;它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求知梦想,静静地陪伴他们读书、思考;它包藏着浩瀚时空的历史和广阔未知的大千世界,等待万千学子去探索领悟。人类大脑研究者曾断言,人的大脑可以装下一个大型图书馆所有藏书的信息,甚至还远不止此。可见,读书真的有利于挖掘大脑的潜力。当然,书籍自然有好坏之分,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一看,何况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。选择对自己有用的,选择自己感兴趣的,选择充满正能量的书来看,你一定会有惊喜的收获。

读书的关键不在多,而在精。工作之后,虽然闲暇时间渐少,但我还是会时不时地选择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来看。虽然读书对工作不一定有直接的益处,但我相信开卷一定是有益的。买书也是一种乐趣,但应适可而止。我每年都会花费几百元用于购买书籍,至今已有藏书数百本。两个书架都装不下,书桌上也堆满了书。藏书多了,也未必是好事。每次看到那堆得密密麻麻的书,爱人就会唠叨:“你买那么多的书,到底看了多少?”。每至此,我便哑口无言,脸红到脖子根;每至此,我便暗下决心,将来一定要把所有藏书读完。事实上,大部分藏书我至今还没看过,任其束之高阁,俨然成了一种装饰。这么多年的读书经验告诉我:博览群书固然重要,但学有专精更是读书的关键。现在的我开始在“读好书”上下功夫了。对于粗浅或用处不大的书,大可简单浏览或任其束之高阁,但对于好书一定要精读,最好百看不厌。

总之,读书不分性别,不论年龄,只凭兴趣。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活到老,就应该学到老,读书到老,我想此生恐怕与读书难舍难分了!

 

 

上一篇:素描

下一篇:无悔今生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资讯...